一、使用与监管情况

1. 禁止使用与下架

Telegram因技术政策调整及未完成备案要求,已于2024年在中国大陆应用商店下架,无法通过正规渠道下载或使用^^。明确要求所有应用需完成备案,否则将被下架,以维护网络安全秩序^^。

2. 安全争议与监管压力

  • Telegram此前以端到端加密技术著称,但被指存在安全漏洞,且平台长期被用于非法活动(如洗钱、诈骗、恐怖主义传播等)^^。
  • 2024年,法国逮捕创始人杜罗夫后,Telegram修改隐私政策,开始配合多国提供用户数据(如IP地址、电话号码),涉及网络犯罪案件的数据共享量激增^^。
  • 中国监管部门对Telegram的监管立场与其涉及跨境犯罪活动直接相关,例如平台上“好旺担保”“新币担保”等黑灰产市场被揭露交易额超270亿美元,涉及人口贩卖、洗钱等非法服务^^。
  • 二、用户规模与替代方案

    1. 用户数据缺失

    中国主流社交平台用户量统计中未见Telegram(如微信月活超12亿、抖音月活8亿),说明其国内用户基数较小且未被纳入官方统计^^。

    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.91亿,但主要集中于抖音、微信、快手等本土平台^^。

    2. 本土加密应用替代

    国内推出多款经审核的加密通讯应用(如蝙蝠加密聊天、壁虎聊天),采用端到端加密技术,并增加预设密信、双向撤回等功能,符合监管要求且适配本地用户习惯^^。

    三、安全风险警示

    1. 犯罪工具滥用

    Telegram成为跨国诈骗、数据窃取等犯罪活动的温床。例如:

  • 诈骗分子通过Telegram实施“在线监视居住”,诱导受害者转账^^;
  • 黑灰产利用平台交易公民个人信息(如社保数据),涉案超2300万条^^;
  • 韩国“深度伪造N号房”事件中,犯罪者通过Telegram传播非法内容^^。
  • 2. 技术漏洞与隐私争议

    尽管采用加密技术,但平台政策调整后用户数据可能被共享,且加密功能易被犯罪分子利用,实际安全性存疑^^。

    四、国际监管趋势

    全球多国加强对社交平台的监管,例如:

  • 韩国要求Telegram删除非法内容,并增加网络犯罪监控人员^^;
  • 马来西亚拟推行社交媒体许可证制度,强制平台合规^^。
  • Telegram在中国大陆处于禁止使用状态,主因是其技术政策不合规及被大量用于跨国犯罪活动。用户转向本土加密应用,而平台自身因安全漏洞和政策妥协面临信任危机。未来跨境通讯工具需在隐私保护与合法监管间寻求平衡^^。

    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r-telegtam.com),转载请说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