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违法信息交易风险

  • Telegram上存在大量贩卖个人隐私数据的群组,包括户籍、手机号、定位信息、开房记录等敏感数据,这些交易已形成黑色产业链。
  • 部分群组以"社工机器人"形式自动化提供非法数据查询服务,严重侵犯公民隐私权。
  • 2. 典型诈骗套路

  • 深圳警方曾破获通过Telegram群组实施的诈骗案,犯罪团伙通过"免费荐股→展示虚假盈利→收取服务费"的流程行骗,涉案公司大连华讯投资最终被查处。
  • 诈骗分子会先让受害者小额提现成功获取信任,待大额投入后便以系统故障等理由冻结账户,深圳龙岗区就有受害者单笔损失超144万元。
  • 3. 特殊风险提示

  • 多地警方已明确警示Telegram等加密通讯软件被用于犯罪证据销毁,其"阅后即焚"功能成为违法犯罪活动的温床。
  • 深圳地区曾出现犯罪团伙利用Telegram群组协调、传播妇科手术等隐私画面,形成完整的黑产链。
  • 重要提醒:根据我国法律规定,擅自加入或传播此类群组内容可能涉及帮助络犯罪活动罪(帮信罪)。建议立即退出可疑群组并向深圳网警部门举报。

    如需正规社交群组,建议使用受监管的国内合法平台,并注意核实群组主办方资质。当前数据显示,2023年以来深圳警方已加大对Telegram违法群组的打击力度。

    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r-telegtam.com),转载请说明出处!